华苑译站 |
华苑译站
首页
蒙古语
蒙古族风采
蒙古文软件
蒙古文输入法字体
蒙古语学习资料
蒙古族文字
蒙古族文化
维吾尔语
维吾尔语学习资料
维吾尔文输入法字体
维吾尔文软件
维吾尔族风情
维吾尔族文化
维吾尔族文字
藏语
藏语学习资料
藏文输入法字体
藏文软件
藏族风情
藏族文化
藏族文字
满洲语
满洲语学习资料
满洲文输入法字体
满洲文软件
满洲族风情
满洲族文化
满洲族文字
俄语
俄语学习资料
俄罗斯文字
俄罗斯文化
俄文输入法字体
俄文软件
俄罗斯风情
阿拉伯语
阿拉伯文软件
阿拉伯文输入法字体
阿拉伯族风情
阿拉伯语学习资料
阿拉伯族文字
阿拉伯族文化
朝鲜语
朝鲜语学习资料
朝鲜文输入法字体
朝鲜文软件
朝鲜族风情
朝鲜族文化
朝鲜族文字
韩语
韩语学习资料
韩文输入法字体
韩文软件
韩族风情
韩族文化
韩族文字
壮语
壮语学习资料
壮文输入法字体
壮文软件
壮族风情
壮族文化
壮族文字
彝语
彝语学习资料
彝文输入法字体
彝文软件
彝族风情
彝族文化
彝族文字
傣语
傣语学习资料
傣文输入法字体
傣文软件
傣族风情
傣族文化
傣族文字
精选文章
满族服饰
2014/05/03
傣族泼水节
2014/01/10
华苑蒙古文翻译手机版开放下载安装了!
2013/11/19
华苑蒙古文翻译手机版开放下载安装了!
蒙古族服饰 —— 五彩斑斓的蒙古袍
2013/08/22
蒙古族服饰名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
本类热门
本类最新
Tags
壮族语言文字
2013/08/19
壮族的文字由来
2014/01/10
壮族的文字由来
2014/01/10
壮族语言文字
2013/08/19
蒙文
关注我们
蒙古语学习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壮语
>
壮族文字
2024-11-22
本站
分类:
热度:14413
壮族的文字由来
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为了便于记事和进行交流,在商周时期就创造了刻划文字符号。这种文字在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中称为sawgoek,意为本源书,即最古老的文字。从广西出土的战国至汉代的文物中看到,这种刻划符号开始出现对物象轮廓的勾勒,有向
象形文字
发展的趋势,它比结绳记事前进了一步。后来,随着汉文化在壮族地区的广泛传揪播,壮族先民又吸取并仿造
汉字六书
的构字方格,创造出sawndip,意即生造字。这就是史籍所称的"土俗字",又叫"方块土俗字"或"方块壮字"。这种文字有的是借用汉字的
偏旁部首
重新组合而成,有的是借用汉字注壮语音义,有些是创造的类象形字。
本源书和土俗字是壮族文字发展史上两个阶段的表现形式。学术界一般认为,壮族的土俗字始于唐,兴于宋而盛于明清,既有碑刻,且有大量的师公唱本和民歌抄本传世。壮族的许多传统长诗、神话故事等藉此得以保存。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文字没有得到规范和统一,至今亦只在民间的一定范围里应用。现经初步搜集整理,已将流传的土俗字集注成《古壮字字典》出版。"古壮字"这一概念的确认,既反映了其作为一种民族文字的历史存在及作用,又能把传统壮字与今新创的拼音
壮文
区别开来。它表明壮族的文字历史悠久,并随着时代的前进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壮文是在本世纪5O年代创造的。建国后,人民政府为了提高壮族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帮助壮族人民创造了拼音壮文。这套拼音壮文以拉丁字母为字母,以壮族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武鸣县的壮语语音为标准音。1957年11月29日,国务院通过了壮文方案,井批准在壮族地区试点推行。至此,壮族人民有了合法的、统一的文字。
古壮
字
壮语称sawndip,意即生僻字或生造字,又称土俗书、土俗字、方块壮字,现定名为古壮字。它主要是借助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法进行再创造,是壮族古文字发展史上突飞阶段的产物。土俗字产生的年代,目前学术界大多认为是从唐代开始。唐永淳元年(682年)澄洲(治所在今广西
上林县
)刺史韦敬办撰写的《澄洲无虞县六合坚固大宅颂》碑文中,就有□(夕+一)、□(林+田)等字,这些已成为形、声、义统一的、结构固定的文字。到了宋代,土俗字的运用更加广泛,据范成大于淳熙二年(1175年)所著的
《桂海虞衡志》
载:"边远俗陋,牒诉券约专用土俗书,
桂林
诸邑皆然。今姑记临桂数字。虽甚鄙野,而偏傍亦有依附。□(音矮),不长也。□同(音稳),坐于门中,稳也。□(大+坐)(亦音稳),大坐亦稳也。□(亻+小)(音袅),小儿也,□(不+大)(音动),人瘦弱也。□(不+生)(音终),人亡绝也。(石+打)(音腊),不能举足也。(女+大)(音大),女大及娣也。□(石+山)(音磡),山石之岩窟也。闩月(音撺),门横关也。他不能悉纪。余阅讼牒二年,习见之。"关于土俗字的字形及其应用,宋代庄禅的《鸡肋篇》和周去非的《岭外代答》等书也有所记载。到了明代,土俗字已成为壮族民间的书面文学用字。清初浔州(治所在今广西
桂平县
)推官吴淇的《粤风续九》中,采录有俍、壮的"扇歌"、"担歌"和"巾歌",即壮族男女把情歌写在扇面,刻在扁担和织(绣)在花巾上以此为信物,相赠定情。并称其"文如鼎彝,歌与花鸟相间,字亦如蝇头"。有的地方用土俗字编写的歌本数以箱计。清人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卷8《刘三蛆》条中说:"凡作歌者,毋论齐民与、瑶、壮人、山子等类,歌成,必先供一本祝者藏之。求歌者就而录焉,不得携出,渐积遂至数箧。"产生于明代,流传于右江河谷的二万行《嘹歌》,就是以土俗字抄本传世的。
道光
十一年(1831年),广西宜山县安马乡古育村廖士宽墓的诗碑,全用土俗字写成。碑上刻有一首五言
勒脚
体壮歌共120行,生动而详尽地表白了作者的身世和晚年悲凉的情景。壮族民间的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谚语、剧本、寓言、楹联、碑刻、药方、家谱、契约等,多用土俗字记录并流传。在壮族的文化发展史上,土俗字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拼音壮文
壮族拼音文字。以拉丁
字母为字母,用以拼写壮语标准音的-套书写符号系统,是法定的壮文。1955年,在南宁召开的壮文工作会议上决定:以北部方言为基础,以武鸣县的语言为标准音,创制壮文。根据决决定,1955年12月制订了壮文方案,经过2年的试行、修改后于1957年由政务院批准公布推行。 198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对这套文字系统作了修改,把非拉丁字母符号全部改成拉丁字母,以词为书写单位,移行时必须保持完整的音节。拼音壮文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力推行。 1981年后,壮文进入学校,用壮文翻译了小学、中学、中师和高等学校教材。广西民族报以壮文为主,《三月三》文学杂志也出壮文版。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各类壮文图书数百种,部分
马列
著作、国家文献也翻译成壮文出版。
更多
相关文章
壮族语言文字
2013/08/19
壮族语言文字
2013/08/19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