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满族服饰

2014/05/03
NAT

傣族泼水节

2014/01/10
NAT

华苑蒙古文翻译手机版开放下载安装了!

2013/11/19
华苑蒙古文翻译手机版开放下载安装了!
NAT

蒙古族服饰 —— 五彩斑斓的蒙古袍

2013/08/22
蒙古族服饰名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

关注我们

蒙古语学习

2024-04-18 本站 分类:
热度:11308

维吾尔族风情

       维吾尔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史上的“回纥”“回鹘”、“畏兀儿”都是维吾尔族的不同音译。如今,维吾尔族人遍布天山南北。
    维吾尔族人的五官与汉族有明显的差别,眼窝深凹,鼻梁较高,但眼睛和头发是黑色的。如今,城市的一些维吾尔族姑娘、小伙喜欢把头发染成红色、金黄色、亚麻色,更显得精神、漂亮!
     维吾尔族人的名字由本名和父名组成,没有固定的姓氏,像热地力·阿布拉,热地力是他本人的名字,阿布拉则是他父亲的名字。
    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由于各民族之间长期频繁的交往和学习,目前在新疆维吾尔族人中,有很多人都熟练地掌握了汉语。
    新疆农村的维吾尔族人除了农业生产,还擅长园艺、瓜果、林木、饲养牛羊。城市内的维吾尔族人过去多从事手工业和商业。随着社会的进步,职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人成了干部、学者、科技工作者、工人、教师、医务工作者、文化工作者等。
    维吾尔族人的衣着,一般都比较讲究。老年男性喜欢穿“袷袢”(qiāpàn),一种象大衣一样的长上衣,头戴四楞小花帽;妇女无论冬夏都喜欢戴金银首饰,喜欢穿裙子、长筒袜和皮靴,头戴花帽或系纱巾。年青姑娘大多留长发,梳十数条小辫垂于脑后,还有画眉的习惯,将左右眉毛连在一起。 当然,现在城市的居民,尤其是年轻人一般都穿时装,只是在重要的节日和活动场合才穿民族服装。
    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佳节、婚事、喜庆活动都要演唱和舞蹈,每当这时,不论男女老幼,都会伴着热情奔放的乐曲,唱起悠扬激越的民间歌谣,跳起欢快自由的“麦西来甫”,如果有外省区的客人在场,他们会热情地邀请客人共舞,跳得好不好、像不像没关系,只要你和他们一起翩翩起舞,他们就会很高兴。
       维吾尔族人信仰伊斯兰教,禁吃猪肉、驴肉、食肉动物,禁食一切动物的血。只吃穆斯林宰杀的牛、羊、骆驼等食草动物和鸡、鸭、鱼肉。维吾尔饮食花样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主要有抓饭、拉面、烤馕、烤羊肉、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牛羊肉汤。
    维吾尔族不论是住楼房还是平房,厅室的布置都非常整洁朴雅,墙上挂壁毯,客厅中央摆设长桌或长茶几,主要是可以接待更多的客人。家具及陈设品多遮盖有钩花图案的装饰巾,地面多装饰民族图案。农村的维吾尔族人喜欢在庭院中种植花卉、果树和葡萄,整个环境显得雅静、清新。
    维吾尔人相互交往中很注重礼节。按传统习惯,维吾尔族见面时,把右手放在左边的胸前,然后身体向前倾侧约三十度,说:“萨拉木来坤”,意思是祝福。如果一个人一次碰到十几个熟人,对每个人都要这样;如果遇到尊贵的客人或是长辈,则要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并点头、鞠躬,表达对长者的尊重和礼貌。
    妇女见面时,就不施这种礼,而是要互相拥抱,右脸面要挨一下,并说:“萨拉木”;长者见到小孩时,小孩要先叫老人的称呼,老人则要吻小孩的脸蛋和额头。不过年轻人见面时,大都行现代的握手礼,并说:“亚克西木赛斯”,就是“您好”的意思。
    维吾尔族主要节日有肉孜节和古尔邦节。肉孜节意译为“开斋节”。按伊斯兰教教规,节前一个月开始封斋。即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不准饮食,期满30天开斋。各家都要炸馓子、烤制各种点心。肉孜节过后的第七十天是古尔邦节,意思是“宰牲节”,一般都要宰羊,邀请亲友邻居来家做客,两节日期间人人都穿新衣服,相互拜节祝贺。
 人们常说新疆人民“会说话便会唱歌,会走路便会跳舞”,能歌善舞是他们的天赋,也是外人艳羡不已的才华。同时,新疆又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它融汇了多民族的歌舞语汇和民族风味,这是其它歌舞所不具备的。
    新疆音乐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最享盛名。它继承了古代龟兹乐、高昌乐、伊州乐、疏勒乐和于阗乐的艺术传统,保留着浓厚的民族特色。由于地域的分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新疆各地的维吾尔民间音乐都融注了本地生活的乳汁,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几个音乐色彩区,即南疆色彩区,东疆色彩区和刀郎色彩区(刀郎地区包括巴楚、麦盖提、阿瓦提县以及麦盖提与莎车县接壤的乡村。“刀郎”是当地人对这片地区的自称)。南疆色彩区范围较广,内容、形式又因地而异。例如,和田民歌古朴短小,富有乡土气息:喀什民歌节奏复杂,调式丰富;库车民歌热烈活泼,具有鲜明的可舞性,隐隐透露着古龟兹乐舞的乐声舞姿的遗风。东疆色彩区包括哈密、吐鲁番等地,民间歌曲在结构、调式等方面,都同汉族、蒙古族的民间歌曲有许多近似之处。刀郎色彩区的民歌风格粗犷,保留着古代从事游牧的刀郎人所喜爱的牧歌情调。此外,在伊犁地区,二百余年来由南疆、东疆大量迁来的维吾尔族,不可避免地接受了这里多民族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了带有伊犁地方色彩的维尔民间音乐。歌曲结构完整,规模较大,曲调悠长,情绪深沉,不少歌曲有着叙咏性的特点。
    维吾尔族舞蹈含蓄、优美,女性姿态柔软、舒展,男子则奔放、矫健。擅长于头部和手腕的运用。通过移颈,头部的摇和丰富多变的手腕,再加上昂首、挺胸、立腰等姿态,以及眼神的巧妙配合,使舞蹈色彩浓郁,别具一格。微颤膝部、旋转身体是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富有特色的表演风格。 
    [赛乃姆]  在众多的传统民间舞蹈中,“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城镇乡村,深为广大维吾尔族群众所喜爱。这种舞蹈非常自由活泼,没有固定程式的要求,舞者即兴表演。可一人独舞,两人对舞,也可三、五人甚至更多的人同舞。舞蹈动作抒情优美,婀娜多姿。在喜庆佳节以及举行婚礼和平常亲友欢聚时,维吾尔人都要跳。
    [夏地亚那]  维吾尔语意为“欢乐的”,也是深受维吾尔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集体舞蹈。舞者人数多少不限,基本步伐以小跳步为主,两臂上举,手掌内外快速抖动,给人以欢乐、轻快之感。这种舞蹈在民间很普及,每逢节日和盛大集会维吾尔人聚集在一起,合着唢呐、纳格拉的音乐的节奏,跳这种欢乐、明快的舞蹈,以尽情抒发欢乐的心情。
    [刀朗舞]  在叶尔羌河畔的麦盖提、巴楚、莎车、阿瓦提等地,还盛行着富有地方色彩的“刀朗舞”,伴奏音乐称为“刀朗赛乃姆”、“刀郎木卡姆”。这种舞蹈带有维吾尔族过去草原游牧生活的浓厚气息,保持着狩猎和战争的痕迹,表现了维吾尔族劳动人民英勇善战的性格。舞蹈动作粗犷,演唱曲调热情淳朴。舞会常常通宵达旦,尽兴而散。
    [纳孜尔库姆]  在吐鲁番等地区还流行着别具特色的“纳孜尔库姆”舞,这种舞蹈模拟劳动生活的动作,形式活泼自由,表情幽默、诙谐,多为男性即兴表演,以两人为一组进行。
    [麦西来甫]  麦西来甫是舞蹈、各种民间娱乐和风俗相结合的一种歌舞形式。它不仅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具有传播艺术和道德风尚的社会作用。麦西来甫分为节日、野游、婚娶、轮流举办等多种举办形式。
  内容一般分为三部分:乐曲舞蹈、娱乐游戏和惩罚行为不端者。
  乐曲舞蹈是以传统大型曲十二木卡姆为主,开始时一人独唱,接着几个人打起手鼓,参加的人男女成双结对,翩翩起舞,舞蹈的动作不断变化,节秦越来越快,所有的人单独旋转,直到疲乏或头晕退下,最后只下一、二人时达到高潮,这睚人便成了舞场上的佼佼者。这样,一轮结束,一曲又起,反复几次 。
  接着开始娱乐游戏。其中较著名的游戏的抢“黛莱”(腰带)、献茶和民。“黛莱”游戏支作敏捷,富有戏剧性 ,特别是在男女青年间进行,能成为表达成恋人间无法用语言表达感情的一种手。献茶和唱民也非常有趣,用一对盛水的小碗在全场中众手相传,每个递碗‘接碗的人都要唱一首民或联句。如果传递动作失措或将水洒倒,都被“罚”唱或说一则笑话。这种娱乐形式,要求参加麦西来甫的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比娴熟的技巧和对答如流的才华,客观上也起了繁荣民间文学的作用。有时说笑话也是娱乐形式中的一项,滑人物的诙谐言谈和动作,博得人们的阵阵笑声,深受欢迎。
  麦西来甫的第三部分为惩罚不守道德规范和纪律的人,参加麦西来甫的人推选办事公正无私、有威望的人担任“首领”和“法”为纪律执行人。他们有权对那些不经允许而离开现场、无故迟到、舞中破坏秩序等违反纪律者进行“审讯”、“裁决”和“惩罚”。让其站在公众中间,接受大家的质问和指责,然后由“法官”“判决”,实行惩罚。爱惩罚者,或拿出食物、水果等招待大家,或做种种令人发笑的游戏,如“做烤包子”、“雄鹰捉兔”、“榨油”、“照像”、“两个老婆”,其间充满了喜剧色彩,受罚者也同样感到高兴。通过这种“惩罚”娱乐,达到维护道德规范和纪律的目的。
    [游园会]  也是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的歌舞娱乐活动。它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在春暖花开,果瓜成熟季节举行,邀集亲朋好友,到风景优美的果园去游玩和唱歌跳舞。
  有玫瑰游园会,是在5月份举行,即春耕之后,作为劳动间隙的一种休息而举行的活动。
  游园会,多在水果成熟、小麦抽穗的时节举行。甜瓜游艺会是在夏季作物收割完毕,冬播之前,甜瓜成熟时举行,游艺会期间,人闪穿上漂亮的衣服,带上美味食品尽情地游玩和唱歌跳舞。
  在维吾尔族群众中还盛行盘子舞、萨巴依舞、手鼓舞、萨玛瓦尔舞、击石舞、火舞、鸡舞等人人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