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满族服饰

2014/05/03
NAT

傣族泼水节

2014/01/10
NAT

华苑蒙古文翻译手机版开放下载安装了!

2013/11/19
华苑蒙古文翻译手机版开放下载安装了!
NAT

蒙古族服饰 —— 五彩斑斓的蒙古袍

2013/08/22
蒙古族服饰名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

关注我们

蒙古语学习

2024-11-22 本站 分类:
热度:14038

彝族文化-打歌

打歌简介

      最受欢迎的全球民间舞蹈: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生活在云南的彝族,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围着一堆堆熊熊的烈火,以四周沉寂肃穆的青山和深邃神秘的天幕为背景,合着芦笙、短笛、月琴和树叶吹奏的音乐节拍,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兴尽方休。1986年,美国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曾把这种民间自娱性的歌舞列为最受欢迎的“全球十大民间舞蹈”之一。遍及云南,不仅彝族,就连白族、纳西族等民族中都盛行这种歌舞形式,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如有“打歌”、“左脚舞”、“踏歌”、“跳芦笙”等名称。

打歌来源
       据考证,“打歌”系“踏歌”转音而来。早在汉唐之际,“踏歌”就曾是我国中原及南方民间十分活跃的民俗性歌舞。而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铜鼓形贮贝器上所铸的“滇族羽舞”和江川李家山出土的18个垂尾人连臂环舞的铜扣饰以及凝固在云南沧源等地崖画上的舞蹈图纹,其舞蹈图案都与彝族的“打歌”形象相同,这也许可作为彝族“打歌”起源古老悠久的佐证。至今,在云南巍山县巍宝山龙谭殿的壁画上还保留着一幅清代人绘制的"踏歌图",其情形与今天巍山彝族的打歌非常相似。

打歌文化
      彝族“打歌”历史悠久、曲调优芙、歌词内容丰富、舞姿活泼多变,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打歌”,又称“踏歌”、“跳歌”。“打歌”一词原先多指彝族民间载歌载舞的群众舞会,现在它变成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代称。这是由于县内彝、傈僳、苗族同胞的民族民间舞会活动有着相似之处的缘故。漾濞各地的“打歌”具有不同的特色,但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听到打歌调,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走进了打歌场,那热烈欢快的气氛会使你陶醉。俗话说:“葫芦笙一响,脚底板就痒”,“不会吹拉弹唱的除非是笨小伙,不会打歌对调的除非是憨姑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彝山处处是舞场,彝乡寨寨有歌手。这里的一山一水都是一套套优美舞蹈云生的源泉,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一曲曲扣人心弦的山歌问世的蘖曲。“打歌”也有地域的差异,南片山区鸡街、瓦厂、龙潭一带的彝族“打歌”,彝语叫“额克”,意为“歌舞”。这是一种载歌载舞的集体舞,风格刚劲、明快。舞者在笙、笛伴奏下边歌边舞,舞步整齐,舞姿矫健。在举行礼仪的场合,开场时须由长者率若干青壮男子跳序舞,此后即不分男女老幼、生人熟客均可随意参加。在一般场合,则不一定跳序舞,参舞者少至三五人在田边地头兴起即舞;多至数十上百人在打歌场上围篝火同歌同舞。当数十上百人一齐歌舞时,优美动听的打歌调声飘四方,山鸣谷应,使你在十里地外也能真切地感受到打歌场上热烈而欢乐的气氛。而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历史的画面:一个古老的民族迈着坚实的步伐,历史沧桑,长途跋涉,一路走来。一次盛大的打歌会,自头天黄昏时分开始,至次日黎明才尽欢而散。在鸡街,“阿忾”时常伴以刀舞,使打歌场上的气氛更为热烈。西部地区彝族打歌的另一种形式称“路路则”。这是一种只舞不歌、有乐器伴奏的集体舞,有20多种舞步,由领舞人报动作名称,众人依此变换舞步。

     “打歌”这种群众性娱乐方式,在漾濞境内广为流传,村村寨寨、角角落落,无处不在。凡是彝族聚居的村寨,只要有婚丧娶嫁喜庆节日,全村男女老少,都以三弦、笛子、芦笙伴奏,一圈一圈地围着火塘旋转,边歌边舞,尽情舒展内心的喜怒哀乐。彝族“打歌”,套路繁多,内容丰富,常见的有“四步行走式”、“六步六行式”、“六步颤动式”、“踏步两翻两转”、“跳步两翻两转”、“三翻三转”、“全翻”、“板桥翻”、“正喜歌”、“三跺脚”等,随着不同的音乐节奏而变换步伐,舒展激情,使人在粗犷豪放的表演中,感受到生命的冲动和情感的升华。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