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满族服饰

2014/05/03
NAT

傣族泼水节

2014/01/10
NAT

华苑蒙古文翻译手机版开放下载安装了!

2013/11/19
华苑蒙古文翻译手机版开放下载安装了!
NAT

蒙古族服饰 —— 五彩斑斓的蒙古袍

2013/08/22
蒙古族服饰名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

关注我们

蒙古语学习

2024-11-22 本站 分类:
热度:13445

蒙古族祭火

       蒙古牧民、猎民十分崇拜火,这是因为他们的祖先笃信具有自然属性和万物有灵观念的萨满教,认为火是天地分开时产生的,于是对“渥德噶赖汗·额赫”(火神母)更加崇敬。祭火分年祭、月祭。年祭在阴历腊月二十三举行,在长者的主持下将黄油、白酒、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里,感谢火神爷的庇佑,祈祷来年人畜两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月祭常在每月初一、初二举行。此外还有很多有关火的禁忌反映蒙古人对火的崇敬,如不能向火中泼水,不能用刀、棍在火中乱捣,不能向火中吐痰等。

简介
      蒙古民族最古老的祭把活动之一。也就是祭火神、祭灶神。普通牧民的祭火神,一般都在农历腊月二十三;一少部分台吉则在腊月二十四。有个别地方在秋季祭火神,在婚礼上还要祭火神。不同于汉族的祭灶。蒙古民族,认为火是纯洁的象征和神灵的化身,灶火是民族、部落和家庭的保护神,可赐予人们幸福和财富,也是人丁兴旺、传宗接代的源泉。古代蒙古族萨满教巫师认为火与火神可以驱逐各种妖魔与邪恶,医治疾病,施恩惠于人类。由此也可以说蒙古民族的祭火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一种遗俗。

传说
      农历腊月二十三,传说是火神密仁扎木勒哈降生的日子,崇拜火的蒙古民族最隆重的“祭火”仪式就在这一天举行,届时家家户户都在家里祭祀火神。旧时,普通牧民的“祭火”一般都在农历腊月二十三,皇亲贵族则在腊月二十四。

祭祀
      崇拜火是蒙古民族的古老传统。在蒙古人看来,火是神圣的。一家一户的祭火,有继嗣之义,举行婚娶大事、新年,都要祭火。围绕火盆、炉灶,有着一系列祭礼和禁忌。蒙古族祭祀火神要用羊胸叉、奶食品、酒等供品。通常在胸叉内填满红枣、黄油、冰糖、奶酪、柏叶、哈达等,用白色羊毛线缠绕九圈后煮熟。到了晚上上灯时辰,在灶膛内填入沙蒿根、香柏片,上围干牛粪,将灶火点燃。“祭火”时,男主人双手托起煮好的羊胸叉放入火中,全家人对着火焰向火神祈祷。之后,他们还在煮肉的汤里下米煮粥,并放入奶酪、糖和黄油等,享用“祭火”的“口福”。

风俗
      火撑子,蒙古语叫突力嘎,是一种腰缠三箍,上有四个支撑点的火架子。火撑子架在火盆上,里边放干柴。有的不用火撑子,便在火盆里搭起四边形干柴架。把蓝、白、黄、红、绿五彩布条,挂在火撑子或木柴的四眉上,分别代表蓝天、白云、黄教、红火、绿色的生命。最隆重的祭火是在腊月,腊月二十三,传说这一天是火神密仁扎木勒哈降生的日子。仪式非常隆重,往往在一两天前就开始打扫庭院、房屋,准备祭品。傍晚,夜幕刚刚垂下,家主点燃一把香,绕行住宅一周,来到装备好的火撑子前,举香在火撑子左右各绕三圈,把香插在火盆内,祭仪便算开始。火撑子前,铺一席白毛毡,摆一张木桌,白毡上用炒米撒上图案,蒙古语称哈斯塔吗嘎,译意即玉玺。桌子中央的一只碗里盛着炒米、茶叶、红枣、黄油、羊胸脯肉等,上插燃烧着的香。桌上还有一个盘子,盛着绵羊的四根肋条、颈骨、灌肠、胸脯、羊尾……装盘的次序是用颈骨、肋骨垫底,灌肠居中,再上是胸脯,最上是肥腴的大绵羊尾,盘中祭品在当晚的仪式上用。碗中的祭品留待二十四日以后、大年初一以前,每日早晚两次向火撑子里投祭,火撑子里的火至少三天不断。有的保持三个月,甚至到下一年祭火。蒙古人将最小的儿子叫守火盘的人,即含接续香火之意。

祭火
       参加祭仪的主要是家主和男孩。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也可以参加,女孩和外姓回避。供品也不赠出嫁姑娘吃。
祭火开始,参加者各端一个盛食品的小木盘或碗,坐地准备招福。
祭辞有的是藏经,有的是蒙语,有的深奥,有的通俗,都是优美的韵文,譬如其中的一篇说:
“燧石为母,镰铁为父,
榆木的生命,仁慈的火神。
奉上满杯的美酒,奉上丰盛的祭品。
祈求人丁兴旺,祈求五畜昌盛……
福来!福来!福来!福来!”
祭火完毕,全家人吃“阿木斯” 一种加进黄油、大枣的米粥 。

Tags